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例
作者:陈志永 李乐京 梁涛  来源:贵州教育学院地理旅游系;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贵阳;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天龙屯堡  利益相关者  四位一体 
描述: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实现形式,社区参与旅游的成败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同程度和行为的协作方式密切相关。贵州天龙屯堡政府+旅游公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全国颇具典型性,它兼顾了社区利益,发挥了社区利益相关者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文献研究和
大明遗风——天龙屯堡
作者:李国栋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南女子  文化  贵州省  天龙屯堡  平坝县  大明朝 
描述:
印江之印
作者:乔叶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屋顶  印江  天龙屯堡  贵州  中原  房子 
描述:印瓦这是第三次到贵州。第一次到贵州便喜欢上了乡下的瓦,很大,一片一片地覆在房上。贵州乡下的房子和中原的很不同,中原的房子起在平地,等闲摸不到屋顶。可贵州乡下山地居多,房子都是因势而起,且常临路边,站在路的高处,便可以摸到瓦。第二次去贵州的时候,在天龙屯堡附近,我便摸着某家屋顶的瓦照了几张照片,有张传
月度推荐
作者:暂无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旅行者》  景点  天龙屯堡  旅行社  贵州  景色 
描述:五月.《旅行者》推荐你去贵州,观赏安顺壮丽的瀑布,体会龙宫奇妙的景色.细品云峰八寨的古老韵味.观看天龙屯堡的“地戏”,尽情体验贵州的五月风情。同时.《旅行者》也欢迎各地景点景区以及旅行社与我们一起向广大读者介绍更多的“月度推荐”。
天龙屯堡旅游开发初探
作者:吴苏阳  来源: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村民素质  人均年收入  交通要道  旅游开发  天龙屯堡  传统技艺  屯堡文化  文化体系 
描述:屯堡文化是时间遗落的一颗明珠,是隐藏在黔中大山褶皱里的古江南文明,六百多年以来,它的文化体系一直被屯堡人所固守和传承。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屯堡村落。它位于黔中腹地交通要道,距贵阳市60公里,全村共有1千多户,4千多人口,80%的村民来自南京的汉族后裔。过去的天龙村相对封闭、环境
魂牵梦绕600年:西部天龙屯堡(古镇)风情系列教学课题的开发及其教育意义的思考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意义  风情  天龙屯堡  西部  古镇  开发  教学课题  历史文化价值 
描述:题记:历史是一面镜子,将今天与昨天进行对照,得出今天发展的速率及成果,预示未来发展的轨迹;历史是一个筛子,在历史演进嬗变的过程中,将那些有形无形的东西进行洗涤遴选,在这个逐渐沉淀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范式。如何使优秀的乡土民间艺术文化既保留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使其得到健康和谐的承传与发展
天龙屯堡的致富领路人
作者:谭仕伦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总支  村委会主任  副书记  天龙屯堡  致富  平坝县  历史文化底蕴  旅游开发价值 
描述:平坝县天龙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忠金带领村民们掘开了脚下旅游开发价值极大的"聚宝盆"。走进平坝县天龙村,就像来到石头的世界,这里到处都是石头房子、石头路、石头用具。这里曾经是滇黔古驿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
乡村创富经:陈云:屯堡后人的商业探索
作者:丁蓉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  乡村市场  天龙屯堡  南山集团  城市市场  陈云  旅游项目  商业 
描述:面对缺乏商业诱惑的乡村市场,仅靠扶贫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智慧和勇气在这里比在城市市场更具考量。创造什么样的模式运营这些被赋予伟大或崇高色彩的项目,也是一门需要探试的学问。
沈万三郑和后代聚首中华门
作者:海涛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银杏树  秦淮区  旅游局  幼儿园  中华  天龙屯堡  郑和  沈万三  后代  南京 
描述:2006年3月20日贵州天龙屯堡的沈万三后人一行11人。穿着600年前明朝传统装束回到南京寻根。在南京秦淮区旅游局的安排下。他们首先参观了位于马道街5号、7号、9号的沈万三故居。然后来到位于小西湖幼儿园的600年古银杏树下寻根。沈万三后代见到老祖宗栽的树。就像见到亲人一般。最后参观游览了老祖宗沈万三
天龙屯堡:卷舌音儿土 驿站茶儿香
作者:梦芝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贵州省    古驿道  卷舌音  天龙屯堡  驿站  明朝时期 
描述: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大山深处,也正处于通向云南的顺元古驿道上。最早的时候,这里只是—个小小的驿站,名叫饭笼驿,专供过往官差信使歇脚用。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将几十万人全家移民到此,一则开发西南,二则镇守边陲,驿站摇身一变,成了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