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茶马古道上的边塞重镇:天龙
作者:禾青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房屋  风俗习惯  明朝  闭塞  朱元璋  贵州省  茶马古道  天龙  信息化时代  服饰 
描述:来贵州之前,听说贵州的天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房屋街衡、服饰穿戴、风俗习惯等,至今仍保持明朝朱元璋时的老样子,就像明朝留在今天的一块"肥地",值得一看。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人类进人信息化时代,即使是闭塞的深山老林也不一定能原始古朴到当时的样子,我深觉不可思议。所以,到贵阳的第
安顺地戏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蒋筝筝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顺地戏  传承  屯堡地戏  天龙  保护 
描述:”,然而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思维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地戏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不容刻缓的大问题。本文以天龙
贵州天龙古镇与驿茶
作者:刘晓航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存    贵州  平坝县  古镇  天龙  安顺市  活化石 
描述:2008年夏天去贵州旅游,我终于来到心仪已久的安顺市平坝县天龙古镇——大西南汉文化遗存的活化石。早在10多年前,媒体就有报道,在贵阳市街头,人们看见一些卖茶叶的妇女服饰与众不同:他们身着蓝色斜襟
天龙的汉族人
作者:暂无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官员  民族风情  汉族人  妇女  贵州  人类学学者  壮族  天龙  屯堡人  日常生活 
描述:600年前的时尚装扮从贵州回来后,让朋友们猜照片上宽袖青衣的妇女是哪个民族的,他们无一例外地猜测是苗族",不对"",壮族?侗族?"结果都不对。其实猜不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100年前,日本的人类学学者在安顺一带考察时,见如此奇特装扮的妇女,询问地方官员,官员也回答是"凤头苗"。这种通常只能在戏台上看到
六百年的守望 天龙古镇
作者:余平 董静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西安财经学院文学艺术系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头城  人类文明  古镇  民居  天龙  独特魅力  大自然  房子 
描述:人类从石头洞穴中走出,始终没有放弃对石头这一材料的利用与创造。石头村、石头镇、石头城,这些用石头聚集起来的房子遍布世界各地。石头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和广袤的大自然孕育了石头民居的独特魅力。黔西南喀斯特地貌的大山深处,两脉
天龙:衣冠歌舞古风存
作者:程诗萌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风  明朝  朱元璋  贵州省  西南  少数民族  先进文化  天龙 
描述:安顺,位于贵州省的西南,古有“滇之咽喉,黔之腹心”之称。明代以前,这里是以少数民族人口为主、汉人稀少的“化外”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立江山、建明朝后,为消除元朝在西南边陲遗留的势力,发兵30余万平定西南,将今云贵一代纳入明朝的版图。明朝大军从江南出发,此世代驻扎,才使中原汉族的先进文化传到了这里
宣府李信与旧
作者:洪峰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代宣府镇的防守区域,相当于现今河北张家口长城以内地区加北京延庆县。从自然地势的角度看,防区设置十分合理。李信,则在宣府镇极西部,坐于南阳河南岸,与大同镇永嘉接界,东西相距十里。现今行政区划为: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王虎乡李信村,仍然与山西大同地域相接。
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陈志永  来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乡村  中国  旅游业发展  研究 
描述: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相关理论,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系统的诠释和分析,构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规划行动方案的基础上,以贵州西江苗寨、郞德苗寨、天龙,云南雨崩藏族社区4
贵州天龙 大观园内的咏叹调,回眸一叹六百年
作者:甘蓝 李贵云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贵阳市  咏叹调  天台山  明朝  平坝县  石头建筑  贵州省西部  天龙  大观园  喀斯特地貌 
描述:在贵州这个多山的省份中,平坝的存在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它肥沃丰饶,遗落的文明在这里绵密生长,而对于摄影师来说,它更是一片人文摄影的圣地。时光对它似乎也格外恩宠,西南佛教在这里默默滋养,质朴的子民在六百年来沉淀而来的石头建筑中谦和低语,一出傩戏,"三绺头"高束,顺着乌江水系蜿蜒蔓延。平坝的一切,仿佛
美丽乡村带来了什么:走进平坝天龙村感受景美民富人和
作者:叶蓁 吴志清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建设  创建工作  木结构房屋  发展基础  天龙  农村生活方式  屯堡文化  总投资  生产方式 
描述: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当地农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建立在符合当地资源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什么?硬化水泥路蜿蜒农田间,石木结构房屋窗明几净,小轿车停靠各家院落,仿古路灯沿街排立格外耀眼。走进青山掩映的村庄,穿梭于青石铺就的巷道,憩息在石墙石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