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文化生存范式下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以贵州安顺鲍村为例
作者:彭瑛  来源:安顺学院旅游系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鲍屯  旅游开发  屯堡  保护  文化遗产 
描述:文章利用文化生存范式理论对贵州安顺鲍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思考,在分析鲍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与开发所存在的困境上,对鲍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以及旅游产品项目策划提出对策,从而为地方政府对鲍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防御性建筑的地域性应答:以安顺为例
作者:单军 罗建平  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顺屯堡聚落  防御性  制度  地域性 
描述:以实地调研和地方志研究为基础,从防御性角度对聚落和民居进行了历时性分析与梳理,指出防御性是安顺最显著的地域特征,其发展始终伴随着自上而下的制度影响与自下而上的积极应答:聚落创立于明朝军屯制度,严密的军事编制和组织,使聚落网络状分布密集;清以后虽由军转为民,防御性仍然不断地强化、升级。
走遍中国 完全自游贵州一本就GO!
作者:征途工作室  来源:北京:龙门书局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贵州省  旅游指南 
描述:本书是《完全自游》系列中的《贵州一本就GO》。深藏于内陆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虽然“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但却也因此造就了秀丽的山川,宜人的气候,成为避暑消夏的绝佳胜地。众所周知,贵州是个民族风情十分浓郁的地方,在这片气候宜人的土地之上生活着包括苗族、侗族、水族、布依
黄南保安文化及其特点
作者:当增吉  来源: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保安四屯  文化  变迁 
描述:保安四是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五个土族村落,由最初派遣守卫边疆的军到今天的土族,其独特的文化是隆务地区多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四文化的阐述,分析其文化的独特性。
你见与不见 民居就在那里
作者:包德志  来源:《中华民居》杂志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民居  春节  民国建筑  反馈  板块  营养  特辑  宽容  建议  杂志 
描述:开年后,新一期的《中华民居》杂志又如约而至,接受大家的检阅。多少令人有些欣慰的是,春节前夕出版的“一半是春节 一半是宅居”特辑,收到众多积极的反馈和有“营养”的建议,这也让我们深感大家的宽容和理解。 2月号杂志,作为正式改版的第一期,各大常设板块也在此全新亮相:“名人堂”作为正文内容的正式开篇,每期
贵州文化旅游市场的投资融资研究
作者:邹定斌  来源: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少数民族  贵州屯堡文化旅游 
描述:我国金融机构在贵州文化旅游市场开发中大有可为.贵州省开发电文化旅游区立足贵州省的生物资源、夜郎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苗族的苗药等民族食品药品资源,贵州省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特色食品
乡村旅游的区域竞争与区域协作问题实证分析:以安顺文化旅游圈为例
作者:吴亚平  来源:贵州师范学院区域旅游研究所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证分析  乡村旅游  竞争  协作 
描述:以天龙镇、九溪村、云山村为典型代表的安顺文化旅游圈各村镇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也存在着普遍的协作。综观20年旅游发展状况,旅游村镇间的竞争方式是低端的、协作范围是狭小的,造成了旅游整体效益的下滑。为挽回乡村文化旅游的颓势,必须要走大屯旅游的发展道路,把乡村文化旅游圈打造成一个
小长假大旅行 中国古镇游 细说14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最新升级版
作者:《小长假大旅行》编辑部  来源: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乡镇  旅游指南 
描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涵盖了许多珍贵的古建筑,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我们组织出版的这套丛书,全面包括了国家公布的111处国家历史
厢堂之制与安顺区楼居发展的困境
作者:罗建平  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顺屯堡  楼居发展  纲常礼制  庭院  伦理道德  堂屋神榜 
描述:位序的强调使住宅形式趋向单一化。人的神榜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神祗供奉关系,堂屋成了家庭中的"神圣空间"
对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认知与体验叠加的途径之探究:以南京明文化与贵州文化融合为例
作者:唐晓岚 冒丹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体验叠加  深度认知 
描述:本文以"体验叠加"与"体验遮蔽"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以南京明文化与贵州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两文化成因与异同之处,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分析,认为两地的城市历史文化在乡音、服饰、建筑等有明显的同质性特征,加之两者在地域、性质、时间上的差异性,这些给"体验叠加"效应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