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第26辑
作者:刘迎胜  来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族历史  丛刊  中国历史  中国  元代  研究  边疆地区 
描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丁鹤年及其家族,元代的科第世家——普氏,读《遗山先生文集》杂识,《元史》疑义.例,略论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之元上都,铁木真“乙酉称汗”浅析,元代海道都漕运万户府的人事变,7-13世纪.际交通枢.港口的形成与变.——巴邻旁/占碑和吉打、单.令国.集散中心的形成,“吐蕃”一名的读音与来源
神判中的讼争与教谕:以一个黔中屯堡村寨的降乩仪式为例
作者:汤芸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礼治秩序  神判  讼争 
描述:传统中国社会的司法形态的本质是"调解""官司"和"神判"三种途径相互勾连而构成的整体,因此,要整体地把握传统中国社会的司法观念及其实践,将宗教研究的视野引入法律人类学的考察之中极为关键。通过分析1912~1914年间发生于贵州黔中地区一个屯堡村寨内为平息家族的祖坟争端而举行的一系列降乩仪式,本文将对
仪式与傩戏的神性空间
作者:吴秋林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 贵州贵阳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性空间  仪式  傩戏 
描述:贵州傩文化主要表现在傩戏的演出中。贵州的傩戏主要是一种酬神戏,它的演出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神性空间。在贵州,普遍存在的傩戏一般而言有三种类型:一是威宁的原始傩戏撮泰吉;二是铜仁地区以土家族为主的傩堂戏;三是安顺市以屯堡人为主的军傩地戏。每一种傩戏所建立的神性空间性质不同,并且与其傩戏的性质相吻合。在这些
现代化背景下贵州高原屯堡后裔与当地少数民族关系的演变研究
作者:吴晓萍  来源: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贵州省  研究  民族关系 
描述: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研究区域概况;屯堡人与少数民族居住格局的现状及影响其隔离的因素;屯堡人与少数民族族际通婚及其变迁等。
“安顺地戏”中的武术文化现象探究:兼论武术与戏曲的渊源关系
作者:鲍巨彬 王明建  来源:天津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成都体育学院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心态  安顺地戏  武术文化  祭祀仪式 
描述:武术与戏曲存在着本质的鸿沟。武术是一种"技击之术",对于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则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艺术特征。但在安顺地戏中,诸多的武术文化现象却在地戏表演中、丧葬仪式中衍生,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在本源上戏剧需要武术的参与来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在于安顺地区的"屯堡人"作为外来军事移民形成的族群心态与族
发展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安顺屯堡为例
作者:金正芬  来源:中共安顺市直机关工委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设  先进文化  新农村  发展 
描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领导人民执政兴国的内在联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发展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移民社区的土家化过程及其影响:对湖北恩施市盛家坝乡安乐屯村的研究
作者:敖慧敏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屯堡  移民  土家化  卫所 
描述: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制度的变迁、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族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有的日益改善,有的渐趋恶化,族群之间有时逐步融合、有时彼此仇杀。那么它们又是如何变迁的呢? 恩施州地处祖国腹地,历来为多民族聚居之地。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交相辉映,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既孕育了
试析文化建构性与乡村旅游开发需求指向的关系——以黔中屯堡为例
作者:孙兆霞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  贵州贵阳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建构性  内生性关联 
描述:屯堡文化是在历史、地理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各子系统的勾连中所建构的族群性文化。以此作为屯堡乡村旅游开发的基座,势必会内生性地对开发目标、模式、过程提出相应需求。这种关联是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关键所在。
试析文化建构性与乡村旅游开发需求指向的关系——以黔中屯堡为例
作者:孙兆霞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
屯堡周村木雕研究
作者:牛加明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木雕  国家  地方精英  文化资本 
描述:本文基于人类学田野调查,综合民俗学、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以贵州安顺周村的木雕为例,系统考察木雕的历史变迁、制作工艺及村落社会中的艺人生活等,分析其社会文化意义,并进一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文章不局限于将木雕作为民间艺术来研究,更多的关注木雕、艺人在村落发展中的作用、艺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