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屯堡:凝固时光600年
作者:燕达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保留  习惯  腹地  生存  贵州  中国  坚强  土地  证明  军屯 
描述:600年前明帝国遍布全国的军屯哨所,早已湮灭无迹,而贵州高原腹地留下的屯堡人和他们的屯堡文化,仍在坚强地证明当年的讨伐厮杀。生存在贵州腹地安顺的广袤土地上的大明帝国的遗民,还顽强地保留着祖先留下的生活传统、服饰习惯、饮食口味甚至语音腔调。
屯堡女子“凤头鞋”与“天足”研究
作者:王芙蓉 王玲 张志春  来源: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屯堡女子  “凤头鞋”  “天足” 
描述:虽然屯堡女子一代一代地将那一双双江南汉族的凤头鞋带到了贵州安顺,但是她们又在传统与稳定的习俗中变异出自己的审美和不同于家乡的服饰传统。本文着重分析了屯堡女子传统的凤头鞋的两种起源、形制以及大反汉规的行为的天足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
最后的屯堡群落
作者:朱洲平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贵州省  群落  汉族人  安顺地区  少数民族 
描述: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居住着一群被当地土著少数民族称为“老汉人”、又被自清代以后迁来的汉族移民当成少数民族,而被称做“凤头曲”、“凤头髻”的群落。他们分布在以安顺为中心的周围各县,至今还保留着600年前明代初年江南汉族人的服饰、习俗,以石屋建村寨而聚居。
明朝遗民——安顺屯堡人
作者:耿国彪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戍边  明朝  朱元璋  少数民族服饰  汉族人  云贵高原  农村妇女  安顺  凤头  屯堡人 
描述:如果你来到安顺一带,在这里的田间街市见到一群群衣着古朴的农村妇女,身穿青色斜襟大袖长衫,系青丝腰带,足穿凤头鞋,可千万别认为这是少数民族服饰。她们也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只是时光要倒退几百年,再回到那个屯军戍边的岁月,
探析安顺典型的民居特色
作者:封基铖  来源:安顺市建筑设计院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贵州安顺  起源  屯堡民居  保护  发展 
描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各民族不但有不同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民族信仰,而且各民族的居民住房也各具特色。本文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谈谈安顺市的自然风光和地理位置,并此基础探讨安顺屯堡文化的起源、屯堡民居建筑特色和对屯堡文化的保护措施。
编读往来
作者:暂无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朝  民间工艺  民族文化  安顺地区  江苏镇江  民间文艺  民族服饰  读者  民间文化  旅游资源 
描述:看了贵刊第6期品味民间栏目里的《明朝遗民屯堡人》后,感触颇为深刻:想不到从明朝至今,在贵州安顺地区还有那么多妇女们穿着明朝的服饰,真可谓民族文化的活标本了。这些文章真是让我受益非浅,大开眼界。在江苏镇江民间文艺协会工
国保档案
作者:唐福敬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王崇拜  制作技艺  仡佬族  石头建筑  安顺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屯堡文化  布依族  苗族史诗 
描述:安顺市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顺地戏☆铜鼓十二调盘江小调大狗场吃新节安顺屯堡文化苗族古歌布依族摩经☆布依族勒优苗族阿江屯堡山歌☆苗族芦笙舞花灯戏安顺唱书仡佬族打蔑鸡蛋苗族射弩屯堡石头建筑技艺☆安顺蜡染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仡佬族吃新节(大狗场)☆安顺苗族服饰屯堡服饰屯堡"抬亭子" 布依族"六月六
明朝戍边将士的后裔
作者:李国栋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戍边  明朝  贵州省  平坝县  明代  装束  祖先  汉族服饰  屯堡人  文化习俗 
描述:在贵州省平坝县天龙屯堡,至今仍随处可见这么一些人,她们头上扎着古式的发髻,包白帕,戴银制耳环,身穿大襟宽袖蓝色长衣,织锦丝质挽成的长腰带结垂在身后,白色布带绑扎在腿上,脚下穿的平底绣花软靴前部,突兀地显出鹰钩状的尖头,看上去,从上到下,一副大明朝江南汉族女子正统装束的风韵,显得是那么精练、古朴、淳厚
贵州天龙屯堡古镇与驿茶
作者:刘晓航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存    贵州  平坝县  古镇  天龙  安顺市  活化石 
描述:2008年夏天去贵州旅游,我终于来到心仪已久的安顺市平坝县天龙屯堡古镇——大西南汉文化遗存的活化石。早在10多年前,媒体就有报道,在贵阳市街头,人们看见一些卖茶叶的妇女服饰与众不同:他们身着蓝色斜襟
贵州天龙屯堡:大明遗风,江南余韵
作者:雷辉志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台山  地戏  中原文明  时光倒流  犯官  平坝县  饮食文化  黔中  大明  明王朝 
描述:屯堡的古镇,古镇始建于明代朱元璋时期,历经600多年的沧桑。屯堡古镇人至今仍在语言、服饰、建筑、宗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