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贵州天龙屯堡古镇与驿茶
作者:刘晓航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存    贵州  平坝县  古镇  天龙  安顺市  活化石 
描述:2008年夏天去贵州旅游,我终于来到心仪已久的安顺市平坝县天龙屯堡古镇——大西南汉文化遗存的活化石。早在10多年前,媒体就有报道,在贵阳市街头,人们看见一些卖茶叶的妇女服饰与众不同:他们身着蓝色斜襟
文化迁徙与变迁视野中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以贵州屯堡为例
作者:王海宁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变迁  传统聚落  聚落形态  贵州屯堡  移民  演化机制 
描述:贵州屯堡源于明初政府调北征南、控守西南的军事策略,大量汉族移民从江 南、中原等地区迁入黔中建屯立堡,实行戍边屯垦。在其发展过程中虽受到自然 社会环境、特殊的聚落功能性质、不同类型的移民等各方面因素
黔中安顺屯堡民居研究
作者:沈逸菲  来源:重庆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启示  屯堡  民居  建筑特色  黔中 
描述:本文研究的屯堡是一种特异的民居形式,是我国民居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起源于朱元璋的屯田运动,变化发展在各自不同的驻屯地,因地理环境及驻屯军人从家乡带来的文化娱乐、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屯堡民居及其文化。但本文仅选取黔中安顺屯堡作为研究对象。一是因为黔中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成屯堡在黔中的
安顺屯堡文化区城镇体系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张凯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展策略  文化  城镇体系  屯堡  安顺 
描述:安顺屯堡作为明朝初年“调北征南”平定云贵地区之后实行屯田制的产物,因为历史与社会原因,在六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封闭发展的文化环境,保留了较多的来源于明代江淮与江南地区大汉族正统意识标志的文化遗产,被称作为有明代江南遗风的屯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活化石”,一种被人称作为“文化孤岛”的文化现象,屯堡
屯堡人:起源、记忆、生存在中国的边疆
作者:卢百可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边界  族群竞争  历史记忆  历史人类学  叙事  屯堡人 
描述:本篇论文是一项针对“屯堡人”这个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一个地方群体持续六百年的族群起源、形成和社会文化演变的研究。在屯堡社会中,流传着一个关于屯堡人历史与来源的极为丰富、引人入胜的叙事(以后称之为“屯堡叙事”),不断在社会中被谈及、展演与争论,有时几乎成为屯堡社会文化中的迷念。这一叙事称,屯堡人为明初洪
“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清代“新疆六厅”的王化进程及其社会文化变迁
作者:张中奎  来源:四川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清帝国“开辟”苗疆,用武力把苗民征服,在苗疆设厅置县,安屯设堡,建立新的社会统治秩序。清帝国的目标是使“新疆六厅”的“生苗”化为“熟苗”,“熟苗”化为“民人”;“新疆”变为“旧疆”,“旧疆”变为“腹地”。这一“生苗/番/瑶/蛮”→“熟苗/番/瑶/蛮”→“民人”,“新疆”→“旧疆”→“腹地”的改造模式
旅游影响下的天龙屯堡地戏文化变迁研究
作者:申琴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变迁  旅游影响  地戏  天龙屯堡 
描述:当代社会,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传统民俗文化则是确保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内容之一。贵州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省份,被世人称作“文化千岛”。我国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除了在这里得到发展和延续以外,也在这里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位于黔中腹地的安
西部大联动白驾“航母”鸣笛起航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撰文/杨爱菊图片提供/资料图片 2010年10月1 7日即将开幕的第十一届西博会上,首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自驾游博览会”)将作为重头戏同步亮相。届时,“精品自驾游线路评选”、“优秀自驾游俱乐部评选”、“百佳自驾游宿营地评选”活动将一并在中国雅虎旅游频道的博览会主页上执行。
宗祠族长:宗族秩序的执行官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文+图/扎西刘 在贵州安顺市平坝县天龙屯堡一个叫沈家巷子的石筑砖雕门前,碰到了自称是沈姓十八代后裔的沈开文和十九代的沈科儒。两人邀我进宅歇歇,可一入沈宅,就尤如踏入苏州周庄的沈厅,两进的厢房和两层木楼,曲廊雕栏空花,一派富贵景象。沈氏家人的一言祖传“聚宝盆”,是乎道出了一个在南京困惑了60
恩施 小地方的大气场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所谓世事难料,就是你永远也不知道某天,自己会出现在某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周围的人和物都和自己没关系,你连那个地方的名字也鲜少听到,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陌生味道,却有种故地重游的恍然。 恩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恩施之称源于施王屯,据《恩施县志》载:“东晋末,桓无子诞窜蛮中,自称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