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地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与黔中族群关系的演变
作者:吴晓萍 杨文谢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地戏文化  屯堡人  民族关系 
描述:本文通过分析地戏文化在少数民族社区中的传播及其特点,考察了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演变。我们发现:地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是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良好发展的结果,同时这种传播本身对屯堡人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良好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地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黔中族群关系的演变
作者:吴晓萍 杨文谢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戏文化  屯堡人  民族关系 
描述:本文通过分析地戏文化在少数民族社区中的传播及其特点,考察了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演变。我们发现:地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是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良好发展的结果,同时这种传播本身对屯堡人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良好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明代遗风——屯堡
作者:王兴国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族居民  生活习俗  地方文化  遗风  明代  少数民族  民间艺术  建筑风格 
描述:从贵州安顺东行约30公里,便到了闻名遐迩的屯堡村落。这儿的建筑风格、穿着服饰、生活习俗、民间艺术等地方文化,无不让初来乍到的人们以为是到了一个什么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其实,这
汉民族的特殊族群
作者:朱伟华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民族  族群  少数民族  移民  中央政府  文化现象  屯堡人  明王朝 
描述:屯堡人的形成是一种特殊的汉民族地域文化现象,源于明初中央政府对西南的用兵和其后的大规模移民,即所谓的明王朝“调北征(填)南”。这批兵士或移民的后裔形成既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
贵州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研究
作者:刘亚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屯堡人与少数民族  民族关系 
描述:本文是系统研究贵州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一篇论文,应用历时性和共时性综合研究的方法,既论述历史上民族关系,又论述了当前民族关系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全文共七章。第一章从宏观
从族际通婚看当代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
作者:吴晓萍 蒋桂东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族际通婚  族群关系  屯堡人 
描述:本文从族际通婚这一视角分析了贵州省安顺地区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当代的演变情况。发现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现象自80年代以后日益增多,不同族群对族群联姻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反映了当地的族群关系在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从族际通婚看当代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
作者:吴晓萍 蒋桂东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际通婚  族群关系  屯堡人 
描述:从族际通婚这一视角来分析贵州省安顺地区"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当代的演变情况,可以看出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现象自80年代以后日益增多,不同族群对族群联姻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反映了当地的族群关系在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奇特的屯堡文化
作者:胡维汉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名  风俗习惯  地方  妇女  少数民族  汉族  屯堡人  屯堡文化  籍贯 
描述:有着奇特风俗习惯的屯堡,集中在以贵州安顺为中心的一带地方,从平坝至安顺的路上举目可见。初来者若遇上身穿“屯堡服”的妇女,会误以为她们是少数民族哩。有的屯堡人也自称“南京族”,大概是把祖宗的籍贯当作族名了。更多的屯堡人则说自己是汉族,不过不是本地的汉族,
执著的固守 难舍的乡情:记安顺屯堡人和屯堡文化
作者:贺岚  来源:沿河自治县第四中学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汉民族  少数民族  明代  安顺  屯田  执著  屯堡人  屯堡文化  服饰 
描述:在贵州,以安顺为中心,包括普定、平坝、镇宁、紫云、清镇、长顺、晴隆等方圆几百平方公里内,生活着一群既有别于当地少数民族,又不同于其他汉民族的汉人——屯堡人。他们的语言、习俗、服饰、信仰、建筑,都保留着鲜明的明代风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屯堡文化。
安顺屯堡与周边少数民族服饰之比较
作者:李春奕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顺苗族服饰  屯堡服饰  安顺  安顺布依族服饰  屯堡人 
描述:服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面貌。安顺屯堡服饰,作为汉族边远族群的特殊服饰,具有鲜明的外在标识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族群精神的外化,也是族群在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一种自觉选择和创造,它和族群的其它文化形式一样,具有共同的族群特征,反映了族群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