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过去和现在:屯堡文化的价值和研究方法
作者:吴斌  来源:贵州电视台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共同体  族群  屯堡文化 
描述:作为中国地域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屯堡文化是连接地域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而作为历史与传统的承载者,屯堡文化具有建构与重塑的能力,屯堡文化的价值因此凸显。尊重它、面对它、研究它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急迫性和时效性。
明清贵州屯田政略与族群文化传承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成果  文化传承  贵州  族群  屯田  明清  《思想战线》  文化系统 
描述:黄萍在《思想战线》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明清两朝先后在贵州实施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屯政。这三次大规模屯政,对就地安置军队,吸引移民、戍边垦荒,增加田赋、开辟边地等,都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可屯政的历史影响并不止于此。对此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不同学科或多学科角度进行了大量的考察,但将屯堡与周围“夷寨”作为一
发展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安顺屯堡为例
作者:金正芬  来源:中共安顺市直机关工委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设  先进文化  新农村  发展 
描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领导人民执政兴国的内在联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发展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孤岛与文化千岛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
作者:谢廷秋  来源:济南:齐鲁书社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关系  贵州省  民族文化  研究 
描述:本书稿重点探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与社会发展之关系。
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
作者:张定贵  来源:安顺学院屯堡文化研究中心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六百多年的时光流逝,伴随着王朝的更替、社会的变迁,一个似汉非汉、似夷非夷的特殊族群——屯堡人,仍然在贵州高原上继续他们的文化坚守,执著地演绎着具有诸多特质的族群文化——屯堡文化。令人惊讶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别是中国社会步人近现代以来,面对外部多种异质性因素不断地对屯堡群落形成影响的时候,为什么屯堡
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的历史学解析
作者:李仕蓉  来源:安顺学院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享性记忆  族群互动  变量因素  屯堡人  历史学 
描述:贵州屯堡人是起源于军事移民的汉族群体,他们在漫长历史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复杂多变的族群互动现象一直是民族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近几年来多集中表现为居住格局、语言学习、民族通婚等社会交往内容的族群互动研究,探讨其对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对此,一改社会学视角,基于历史视域提取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演变过程
文化旅游背景下的族群认同研究:以安顺屯堡人为例
作者:刘青梅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族群认同  屯堡人  屯堡文化 
描述:在当前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对族群的研究中,族群认同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民族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民族产生时所具有的共同的地域及血统关系、文化等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人们对于这—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态度——即族群认同是民族存在的精神内核,因
电视与屯堡社会
作者:陈瑶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屯堡社会  受众  民族志  电视 
描述:场域:屯堡社会,亦为独立的文化系统——屯堡文化的物质载体。作为“屯堡文化活的博物馆”的九溪村,不仅在传
半个世纪的爱
作者:林添福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原住民  怒族  生活  乌兹别克斯坦  夫妇  锡伯族  少数民族  族群  新疆  布农族 
描述:从1992年开始,我在中国内地所有民族中寻找不同民族、族群中结婚超过50年的金婚老夫妇。从云南的独龙族、纳西族、摩梭人,贵州水族、屯堡人,新疆塔吉克族、哈萨克族,东北的鄂温克族、赫哲族,到海南的黎族。台湾原住民高山族成了最初,也是最后必须完成的课业。1987年秋,在一次台湾原住民部落的专题中,在花莲
贵州安顺屯堡族群视觉特征研究
作者:赵梓钧 王旻昱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服装  蓝色  地戏  造物  建筑 
描述:文章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论述了安全性和生态性是贵州安顺屯堡族群建筑的主要特征、蓝色衣服和白色头帕是屯堡年轻女性服装的主色调,地戏和地戏面具是屯堡族群最神秘的视觉造物。认为屯堡族群之所以有这样极强的族群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与这些视觉符号创生、延续有着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