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贵州屯堡山歌探析——与布依族山歌比较
作者:汪青梅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贵州贵阳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  比较  屯堡  布依族 
描述:将贵州屯堡山歌与布依族山歌进行比较,对屯堡山歌的发生、题材内容及特征、演唱方式及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析,认识屯堡山歌的独特风貌,促进对贵州屯堡文化的理解。
东西部比较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金颖若 周玲强  来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乡村  中国  旅游业发展  研究 
描述:本书在比较视野下提出乡村旅游解决三农问题的动力机制,指出西部乡村旅游应当坚持的原则和发展的路:坚持富民的产业属性,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坚持政府主导战略,规范证照管理,改善公共资源和公共事务管理;完善乡村旅游规划,加强乡村旅游规制,健全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功能,搞好信息服务和目的地营销,建立乡村旅游经营者辅导
客家文化与屯堡文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国栋  来源: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屯堡文化  客家文化 
描述:通过简单介绍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方法分析这两种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进一步阐述这两种文化在当今时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独特作用。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可以揭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屯堡方言声调系统共时历时比较
作者:吴伟军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贵州贵阳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屯堡方言  入声归并  声调  调值 
描述: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言的次高平调44,则大多是中平调受到高平调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过渡状态。入声归并
贵州九溪音与北京音的声韵调比较概况
作者:李丰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九溪音  屯堡方言  北京音  声韵调 
描述:九溪是贵州安顺市的一个典型屯堡村寨,属于屯堡方言的九溪方言在语音方面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京语音有同有异.本文着重以图表方式比较九溪音与北京音的声韵调,力图了解二者相互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和对应规律.
贵州九溪音与北京音的声韵调比较概况
作者:李丰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九溪音  屯堡方言  北京音  声韵调 
描述:九溪是贵州安顺市的一个典型屯堡村寨,属于屯堡方言的九溪方言在语音方面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京语音有同有异。本文着重以图表方式比较九溪音与北京音的声韵调,力图了解二者相互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和对应规律。
贵州天龙话与平坝话的语音比较
作者:班阳  来源:南京大学文学院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屯堡  方言  平坝话  声韵调  天龙话 
描述:明朝朱元璋为保西南安定,从江南一带调集官兵驻守西南,屯田戍边。贵州天龙镇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驿站,是典型的屯堡村寨。天龙镇距县城平坝13公里,相隔不远,语音上却有所不同。天龙话属屯堡方言,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天龙话与平坝话的声韵调,进一步了解屯堡方言的外部差异,即与周边非屯堡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
文化的迁移扩散:基于客家文化与屯堡文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国栋  来源: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迁移扩散  比较研究  屯堡文化  客家文化 
描述: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又是文化迁移扩散的两种典型代表。这两种文化的迁移扩散存在着内旋和外散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对其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比较客家文化和屯
屯堡方言岛地名的比较研究及其文化内涵透视
作者:吴伟军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名  文化内涵  地名  十二兽地名  屯堡方言岛 
描述:以屯堡方言岛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屯堡村寨和云贵地区其他村寨的地名的比较研究,透视其文化内涵。首先考察了屯堡村寨及贵州其他汉族村寨地名中通名的历史层次;然后分析了屯堡一带十二兽地名的文化内涵,得出结论:十二兽地名是明代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的统治民族彝族在经济文化、民族心理及思维方式上相互融合的结果。
安顺屯堡与周边少数民族服饰之比较
作者:李春奕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顺苗族服饰  屯堡服饰  安顺  安顺布依族服饰  屯堡人 
描述:服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面貌。安顺屯堡服饰,作为汉族边远族群的特殊服饰,具有鲜明的外在标识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族群精神的外化,也是族群在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一种自觉选择和创造,它和族群的其它文化形式一样,具有共同的族群特征,反映了族群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