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抬汪公”活动与屯堡社区稳定性思考:以安顺市吉昌屯为个案
作者:陈斌  来源:贵州大学法学院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区  稳定性  屯堡  仪式 
描述:在贵州安顺地区,存在300多个自称为南京族或老汉人的村寨,他们大多以明初屯军后裔自居。在这些屯堡村寨,对汪公的信仰远远超过祖先崇拜的范畴,汪公成为屯堡社区的保护神。作者在对吉昌屯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吉昌屯抬汪公活动的仪式入手,展开对作为社会文化事象的抬汪公活动与屯堡社区稳定性的关系探讨。通过研究
一个典型屯堡村落的历史与宗族——九溪村个案分析
作者:吴羽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发生学  宗族  地缘  社区  历史变迁  血缘  资源 
描述:通过九溪的历史形成过程,将九溪的宗族与中国农村传统的宗族进行比较,从发生学及历史变迁的视角说明九溪宗族特点及其与传统宗族的不同。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一个典型屯堡村落的历史与宗族——九溪村个案分析
作者:吴羽  来源: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安顺;贵州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生学  宗族  地缘  社区  历史变迁  血缘  资源 
描述:通过九溪的历史形成过程,将九溪的宗族与中国农村传统的宗族进行比较,从发生学及历史变迁的视角说明九溪宗族特点及其与传统宗族的不同。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屯堡社区教育在乡村和谐社区建构中的作用
作者:吴羽 张定贵 郭亚玲  来源:安顺学院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安顺学院政史与法律系;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社区教育  传统内生性资源  乡村和谐社会建构 
描述:传统农村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鲜活的教育形态充分利用了传统内生性资源,为个人的道德教育,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为和谐的社区关系的建立,为经济、文化的同步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途径。
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陈志永  来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乡村  中国  旅游业发展  研究 
描述: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相关理论,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系统的诠释和分析,构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规划行动方案的基础上,以贵州西江苗寨、郞德苗寨、天龙屯堡,云南雨崩藏族社区4
屯堡旅游开发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作者:李强 吴晓萍  来源:社会发展学院2004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发展学院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旅游开发  屯堡  社区影响 
描述:当前旅游业蓬勃发展,许多学者都从各个角度研究、分析旅游开发对当地社区的影响。本文以贵州省安顺市屯堡地区为个案,从社区环境、当地的人等角度,论述屯堡旅游开发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最后的屯堡 一个汉移民社区的文化探究
作者:郑正强  来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移民  汉族 
描述:2001年贵州出版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具有江淮遗风的屯堡文化在其文化变迁的历时性过程中如何拒斥涵化?如何与其周边的同是汉文化的非屯堡汉移民社区相处?如何对待边际的布依、苗、仡佬等异民族文化?本书拟对这一汉移民社区进行人类学的描述与探讨。
天龙屯堡与郎德苗寨乡村旅游社区经济增权比较研究
作者:盖媛瑾 陈志永 况志国  来源:贵州师范学院区域旅游研究所;贵州省雷山县计生局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郎德模式  乡村旅游  天龙模式  比较研究  经济增权 
描述:采用田野调查、统计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以Regina Scheyvens提出的面向社区的增权框架为依据,借鉴Ap和Crompton提出的旅游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及国内旅游学者社区增权研究的已有成果,对贵州天龙屯堡和郎德苗寨两地不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社区经济增权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村落社区危机应对的传统文化习俗探析:对旧州一带“打清醮”的田野考察
作者:吕燕平 朱发猛  来源:安顺学院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政府办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打清醮  社会危机  民俗 
描述: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可避免会面临来自自然或人为危机的考验,传统的村落社区在面临灾难、病疫、死亡危机时,通常会选择其特有的文化习俗予应对,打清醮作为一种由民众集资、聘请道士主持的大型醮仪,是应对社区危机时的常用仪式。本文通过对两个社区近年来举行打清醮活动的考察,对社会危机应对的文化习俗进行探讨。
黔中屯堡社区传统教育特色及其传承研究
作者:黄真金  来源: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特色  传承  屯堡 
描述:考察黔中屯堡社区600余年的教育发展历史,与周边民族村寨相比,可以看出一些比较显著的特色:学校教育历史悠久、布局比较合理;家庭教育注重形式多样的益智活动;社会教育崇尚知识与文化的风气浓厚等。要继承与发扬这种教育特色,需要重视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内涵,创造家庭教育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现实条件,弘扬崇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