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宁夏地区明代城镇地理研究
作者:冯晓多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宁夏地区  明代城镇  城镇发展 
描述:历史城市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重要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城市。研究的内容主要为历史时期城市兴衰的地理基础、历史时期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特征及其演变的规律,以及城市内部空间规律。当今宁夏地区很多城镇是从历史时期的城镇演化而来,特别是明代大规模军事性质的卫所与屯堡的设置,奠定了现今该区城镇分布
镇山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探寻与分析
作者:王璐  来源:天津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院落布局  演变过程  文化  聚落空间  自然环境  历史  综合作用  建筑人类学  山村  可持续性设计  村落空间  物理化学反应  自然发展  空间形态  形态演变  影响因素  民居  结构  布依族  住宅 
描述:镇山村是位于黔中境内的典型布依族村寨,本土的民族文化与中原传来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逐渐孕育出别样的聚落风格。面对高速城镇化带来的种种矛盾,传统村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入了解其演变过程及空间形态,是可持续性设计的关键。 本研究以一个具现实意义的村落为对象,以历史
明长城蓟镇戍边屯堡时空分布研究
作者:王琳峰 张玉坤  来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事体系  戍边屯堡  蓟镇  长城  时空分布 
描述:通过对古代地图、文献的分析比较,对历史遗迹的调研,从聚落选址、建制沿革、军事防御等方面研究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1551~1619年)长城蓟镇戍边屯堡分布,分析长城所属区域不同等级、不同类别屯堡的内在关系。
贵州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特色解析
作者:王海宁  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聚落  聚落形态  贵州屯堡 
描述:贵州屯堡是我国汉族传统聚落中一个特色鲜明的分支,具有选址布局重视风水、防御体系层次严密、空间结构严整有序以及空间形态主次分明等鲜明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源自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聚落性质,并因文化交融而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屯堡聚落对屯堡文化的保存和弘扬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
作者:曾芸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贵州屯堡  农村变迁  二十世纪  农业变迁 
描述: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巩固边陲,将征南大军和大批内地平民发至贵州屯田。这些移民的居住地被称为屯堡(pǔ),这些移民也被称为屯堡人,是他们改变了贵州的历史进程。尽管生活在黔中多民族的包围圈中,来自江淮的屯堡人,却在远离故乡的封闭大山里,牢牢固守着祖先的文化根脉。可以说,安顺屯堡文化是明代江南汉文化的活标
贵州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特征
作者:祝文明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 
描述:本文在安顺屯堡聚落起源的基础上,分析其选址、类型特征,并从边界、街巷、组团与院落、公共空间、宗祠与寺庙等方面对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进行解析。
明代屯堡分布密度及修建规制浅探
作者:肖立军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明代  屯堡 
描述:明代军事屯堡(有工事者)主要分布于三大地区,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东南防倭地区、北边防蒙地区等,其密度,在北边有二三十里设一座的记载.屯堡围墙材料包括土、砖、石等.明代屯堡也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基层社
构建探索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曾莉莉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郑湖中心小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中,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发现不同于教材,不同于教师的解题和学习方法。虽然这些表现多为不成熟、不系统的、隐隐约约的,但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育是莫大好处的。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科《
石之印象--贵州屯堡建筑
作者:越剑  来源:贵州省邮电科研规划设计院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屯堡  民居  生活场  石头 
描述:通过影像对贵州屯堡独特的地域资源和生活模式的识读,把握材料和空间的亲和,思考给人以亲和力的生活场,从而让我们关注身边的故事与资源.
民俗渗透下的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特色探析:以贵州屯堡聚落为例
作者:耿虹 周舟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聚落  贵州屯堡  民俗  公共空间 
描述:该文以贵州屯堡聚落为研究对象,从民俗物质、精神双层次剖析,探析其影响下的公共空间特色。首先分类概述屯堡的民俗特点,再从四个方面展现其渗透下的公共空间特色。其具体包括:公共空间对于民俗活动的承载、民俗中特定元素在公共空间中得以同质性的展现、公共空间内的民俗景观和民俗背后的文化根源下的公共空间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