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传统与现代金融服务的更迭及助推器“创新精神”
作者:郭洋  来源: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服务模式  创新 
描述:互联网已经进入全面高速发展时期,各式各样的互联网产品和功能推陈出新,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淘宝、腾讯、B2B、C2C等各大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产品悄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里,网上银行、证券交易等传统金融机构也以网络的形式为人们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2013年被定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
初中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刘虹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第四中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英语  创新 
描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不再以学科为中心,过多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操练。在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上,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特别强调有效地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
浅谈蒙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托娅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蒙语文  教学  兴趣  创新 
描述:蒙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和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认为在蒙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是当前蒙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社团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作者:梁小霞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作用  社团  创新 
描述:大学生社团因其组织形式的自发性、群体目标的统一性、社团成员的广泛性、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行为规范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等特点,也已成为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平台载体作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论中职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汪书祥  来源: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中职生  创新精神  培养  创新 
描述:为探究中职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从当前党和国家的教育需要,创新精神的内涵,中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生创新精神的方法和途径与同仁们进行商榷。
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
作者:张静  来源:胜利油田胜东社区锦华第一幼儿园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幼儿  合作 
描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应从幼儿抓起。合作、学习是发展幼儿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做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鼓励幼儿萌生合作的愿望,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发展幼儿的创新技能;观察、支持、调控幼儿的合作学习进程,发展幼儿的创造精神。
接触 引进 创新:贵州布依族地戏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肖可  来源:贵州民族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布依族地戏  引进  接触  创新 
描述:直到今天,在贵州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还留存着数种原始演剧形态,地戏就是其中之一。布依族地戏来源于汉族地戏,受其影响颇深。虽然在演剧形态上与汉族地戏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布依族特殊的生态环境、表达方式、文化心理、审美定势塑造了布依族地戏别样的民族色彩与艺术特色。长期以来,布依族地戏处于边缘的角落,没有纳入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郭颖  来源:辽宁省大石桥市南楼中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能力  学生  培养  实践  创新 
描述: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进步的灵魂。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学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论中职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者:黄镇  来源:广西河池大化职业技术学校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职  培养  实践  地理  创新 
描述:谈谈这方面的经验。(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3)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4)
论如何以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者:莫兰艳  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提高  思想政治素质  创新 
描述: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评估是进行德智体美全面评估,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的全面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高校应确立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思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