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去本寨感受深邃历史
作者:喻丹 姚远 朱江 邹芝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这个符号叫如意节,我们屯堡人有个说法,叫‘脚踩如意节,出入保平安’!”指着地上的石刻,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的老支书梅德安热情地邀请记者上去踩一踩,“图个新年的好彩头!”正值年关,古旧的巷道里溢出清新的味道,那是糕粑蒸熟后的香味.老寨子一派辞旧迎新的气象:有的人家在四合院里晾着腊肉香肠“血豆
探秘黔乡
作者:李卫杰 明君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文化,靠生活点滴沉淀的滋养,赖百姓淳朴辛劳的坚守,韵味悠远,日久弥新。首次踏足黔西南,别样风情入眼帘。苗族泥哨,牙舟陶器,在传承人手传面授的亲手制作中,从自己的作品体会技艺的精妙与意境。天龙屯堡,安顺地戏,在假面古调中,回味“金戈铁马争战事,义胆忠肝圣伟功”。 探秘黔乡,守护和谐多彩的精神家园。在
城镇化融资纾困
作者:陈燕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在贵阳与安顺两个城市之间,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正在崛起。600年前,朱元璋在这里建立300多个军屯垦荒备战,如今屯堡的密集区与在建的贵安新区几乎铆合。 从安顺市平坝县马场至花溪交界,三条宽60米、双向八车道的快速干道即将铺就。大型挖掘机挥动着巨臂挖下硕大的土石方,大型卡车在荒山缓坡间穿梭运送着各类施工材
侗乡欢歌传颂大戊梁情
作者:覃庆贵 林良斌 胡益龙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省  侗乡  民族文化  湖南省  自治县  龙门山  通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怀化市  侗族文化 
描述:"我们踏歌而来,在这个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世代繁衍的殿堂,我们将放逐心灵的轻舟,迎接侗族文化轻柔的沐浴。"4月17日上午10时,一年一度的中国(湖南)侗族文化节——大戊梁歌会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龙门山隆重拉开序幕。本次歌会由湖南省文化厅、怀化市人民政府主办,怀化市文广
太平军与红军过大耿屯堡和板桥堡及宣威城
作者:刘传斌  来源:宣威市第一中学  云南宣威  (655400)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达开  红军  太平军  太平天国  屯堡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  县人民政府 
描述:宣威一中文庙大成殿后廊,是陈列着10数块石碑的“小碑林”,其中一块名为《耿屯合堡受长发害老少形魂之总墓碑》,该碑在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立于宣威城南17公处的大耿屯堡,1984年6月,被宣威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迁移至此。碑文1300余字,记述了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属杨唐所率2000
穿越六百年感受明朝那些事
作者:冯晓霞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明朝  朱元璋  中年妇女  贵州  明代  石头建筑  天龙  服饰  茶水 
描述:在贵州天龙屯堡,女人们身穿蓝袍大褂,脚踩翘头花鞋,男人们跳社戏……这不是穿越小说和电视剧的场景,而是当地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屯堡住的人不管是语音、服饰、民居建筑还是娱乐方式都依然沿袭着600年前明代的文化习俗,到那里就跟穿越时空回到了明代差不多。"听当地朋友介绍后,我们更加坚定前往贵州安顺天龙屯堡的
诗四首(2)
作者:仇中文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是张良的隐居地。 嘉峪关 黑山作背对祁连,万长城此一关。 丝路要冲嘉峪险,河西隘口峰似磐。 重城并守
奇峰秀水皆文章
作者:刘宏秀 登豪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屋顶  赣东北  红土  弋阳  江南  书院  记忆  方志敏  叠山  古木 
描述:一段近乎传说的往事,600年岁月掩尘,将黔地一个叫屯堡的小镇与江南连在了一起。现实与虚幻交替着出现,那触及灵魂的悸动,总是让思绪飘忽不定。去年冬天,我在贵州安顺平坝县的天龙屯堡古镇。冒着瑟瑟飞雪,和彝族文人天斌坐在演武堂观看地戏表演。演武堂从外表看像一座石头的城堡,里面却极具江南民居风格,天井即是
小县要办大文化
作者:骆世明 王志江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级贫困县  相结合  战略思路  历史文化  普定县  繁荣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  大文化  脱贫致富  文化扶贫 
描述:普定在变,因为文化的驱动,把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致富的目标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紧密相结合,大胆提出"小县要办大文化"和"文化扶贫"的战略思路。普定在文化春天,正向"全国文化先进县"目标奋进。普定
黔域八种巫戏文化与中华古风间之文化源流互证
作者:李翔 宋运超  来源: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古风  黔域  文化源流  巫戏 
描述:当下有幸仍存活在中华文明大系的原生文化,必将填补人类文明发展的诸多空白。而黔域巫戏,当属此类典型。诸如土家族"毛(人)故事",彝族"撮挺几",苗族"古老话",汉族目连戏(高腔、傀儡、丧堂绕棺、成人大礼)、傀儡巫戏、愿灯巫戏、巫傩愿戏、屯堡人跳神……设若将其置于各民族民俗传承视野中,并以各种综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