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屯堡文化研究数字化研讨会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屯堡文化研究数字化研讨会
《屯堡文化研究(2012卷)》出版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征  生活习俗  江淮地区  卫所制  文化个性  先进生产方式  长治久安  黔中  屯堡文化  文化现象 
描述:屯堡文化滥觞于明朝的卫所制度,即民间所谓"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明初,在大明军队征服西南以后,朝廷为长治久安,令大军就地屯戍,并从中原、湖广和江淮地区把一些工匠、平民和犯官等强行迁至黔中安顺一带居住。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既不断吸收当地的先进生产方式,又恪守各自世代相
祖说与族说:边陲汉人亚群体集团的身份界说与认同形塑
作者:葛荣玲  来源: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中间说  汉人亚群体  屯堡人  老汉人 
描述: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但是汉人社会有诸多亚群体存在,尤其是在古代中原以外的边陲地区。汉人亚群体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历史的、情境的、实践的及情感的要素。边界互动中根据历史情境而相应产生的情感及价值判断,是汉人亚群体得以维系认同纽带并获得相对独立族群身份的基础。贵州安顺地区"屯堡人"的案例
天龙屯堡考察研究报告:从天龙屯堡到人文遗产消亡启示
作者:刘梦鸽  来源: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做为天龙屯堡的考察组成员,我们尽心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当大家都在满怀期待准备着见证那个“明朝遗风仍眷恋,凝固时间六百年”的古镇时,谁也没有料到此次滇黔之行的第一站,最后使得我们失望至无语凝噎。
屯堡文化之鲍家拳的传承与发展的调查及研究
作者:杨劲松  来源:贵州省安顺市民族师范学校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鲍家拳 
描述:在今天的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明朝军队征服南方过后,为了统治南方,命令大军就地屯田驻扎下来,还从中原,湖广和两江地区把一些工匠、平民和犯官等强行迁至今贵州安顺一带居住,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
文化的迁移扩散:基于客家文化与屯堡文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国栋  来源: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迁移扩散  比较研究  屯堡文化  客家文化 
描述: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又是文化迁移扩散的两种典型代表。这两种文化的迁移扩散存在着内旋和外散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对其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比较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本文探讨文化的迁移扩散规律,为正确把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作者:万玲苑  来源: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郭田镇坪上小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自主学习  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  创新能力培养  能力的培养  以教师为中心  学习方式 
描述:以往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机械式的接受等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作者:孙杰 古江波 张洋  来源:武汉纺织大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调查  创新精神  大学生  实践能力 
描述:通过对湖北省属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客观分析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并提出高校应当贯彻以人为本、加强教育创新、强化实践创新的培养模式,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构建一个以"打基础、建基地、设基金"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三基工程"模式。
黔中屯堡社区传统教育特色及其传承研究
作者:黄真金  来源: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特色  传承  屯堡 
描述:考察黔中屯堡社区600余年的教育发展历史,与周边民族村寨相比,可以看出一些比较显著的特色:学校教育历史悠久、布局比较合理;家庭教育注重形式多样的益智活动;社会教育崇尚知识与文化的风气浓厚等。要继承与发扬这种教育特色,需要重视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内涵,创造家庭教育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现实条件,弘扬崇尚知识
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
作者:张国霞  来源:河北省井陉县第一中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策略  求新  启发  激励 
描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推行启发式研究的教学,尽可能提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和情景。启发他们观察思考周围的化学问题,培养创新讲法,提供创新的环境,鼓励学生创新性地解决学习生活和劳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