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析历史文化安顺屯堡建筑设计风格
作者:胡杰  来源:安顺市建筑设计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屯堡建筑  文化  建筑设计  历史建筑 
描述:本文结合安顺屯堡建筑文化习俗、建筑技术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对安顺屯堡建筑的营造策划、工匠的分工和工作流程、建筑材料以及营造过程中的地方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述。
文化自觉与屯堡文化研究
作者:李建军  来源:安顺学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  民族文化  屯堡文化 
描述:文化自觉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对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文化认知是文化保护的前提,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根本。对黔中屯堡文化的研究可看做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的自我意识,研究者的文化自觉既包括对屯堡文化历史发展过程尽可能真实和准确的认识和评价,也包括对其未
黄南保安屯堡文化及其特点
作者:当增吉  来源: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保安四屯  文化  变迁 
描述:保安四屯是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五个土族村落,由最初派遣守卫边疆的屯军到今天的土族,其独特的文化是隆务地区多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四屯文化的阐述,分析其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孤岛与文化千岛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
作者:谢廷秋  来源:济南:齐鲁书社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关系  贵州省  民族文化  研究 
描述:本书稿重点探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与社会发展之关系。
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市场的投资融资研究
作者:邹定斌  来源: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少数民族  贵州屯堡文化旅游 
描述:我国金融机构在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市场开发中大有可为.贵州省开发电堡文化旅游区立足贵州省的生物资源、夜郎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苗族的苗药等民族食品药品资源,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屯堡特色食品
论贵州安顺屯堡石头建筑艺术
作者:刘龙庆  来源:贵州大学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头建筑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  贵州屯堡村寨  悠久历史 
描述:我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而且经过历史的发展形成了多民族聚集的国家特点。不同民族汇聚一起、不同文化相互交融自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在中国的建筑发展史上,石制建筑较木质建筑发展较晚,受到的关注较少。但是在贵州黔西南的这片土地上,有一片石头的家园。这里的建筑材料以石头为主,穿插一些木质的精美雕刻,这
军事文化遗迹体验叠加旅游开发研究:以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屯堡文化为例
作者:唐晓岚 冒丹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事文化  体验叠加  旅游开发  南京明军事文化  屯堡文化 
描述:军事文化遗迹旅游具有历史性、针对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本文以"体验叠加"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比较性研究,对两地旅游体验叠加开发的构想进行可行性探讨。通过分析认为: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应打造区域旅游、强化军事主题
零碎的汉文化该去哪里寻祖
作者:郭榕  来源: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明古国  华夏民族  文化传承  世界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  汉文化  儒家文化  文化工程 
描述:对于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没有人会怀疑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与其它三大文明古国相比,连续不曾间断的文化传承,一向是华夏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奇迹。泰山颠上一杯淡酒,草民骚客、王侯将相,共赏一轮明月。甚至这许多年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也早已提到了日程上来,一项项文化工程都进行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让“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园
作者:陈全慧  来源:安顺市第二幼儿园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风景名胜  文化教育  教育资源  幼儿园  教育教学  老师  苗族  安顺  本土文化 
描述:安顺是苗族、布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苗族蜡染带着它古朴的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苗族、布依族服饰、银饰犹如一朵艳丽的奇葩,让人惊叹,让人痴迷,苗族芦笙舞更像陈年的美酒一样浓烈、醉人。安顺特有的屯堡文化更有着深远的历史,地戏可算是屯堡文化的精髓,古老、深邃而质朴,被称为我国古老戏剧的活化石。在安顺还有"
民族文化文化软实力
作者:龙耀宏  来源:北京:民族出版社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贵州省  民族文化  研究 
描述:本书从多青年学者对贵州省这一多民族省份的民族民间文化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加以分析、论证,试图从区域及国家竞争力上来认识这一问题。这些视角包括:文化认识层面、文化传播层面、文化利用保护层面等等。这些文章论述问题的程度深浅不一,但都不失为一种努力和积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