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作者:吴晓萍 徐杰舜  来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文集  人类学 
描述: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屯堡文化的特色与历史传承
作者:于秀丽 赵承  来源:佳木斯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特色  屯堡文化 
描述:"屯堡"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遗存,"屯堡文化"是中原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并富于地域文化特色,成为文化史的活化石。
镇山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探寻与分析
作者:王璐  来源:天津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院落布局  演变过程  文化  聚落空间  自然环境  历史  综合作用  建筑人类学  山村  可持续性设计  村落空间  物理化学反应  自然发展  空间形态  形态演变  影响因素  民居  结构  布依族  住宅 
描述:镇山村是位于黔中境内的典型布依族村寨,本土的民族文化与中原传来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逐渐孕育出别样的聚落风格。面对高速城镇化带来的种种矛盾,传统村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入了解其演变过程及空间形态,是可持续性设计的关键。 本研究以一个具现实意义的村落为对象,以历史
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的历史学解析
作者:李仕蓉  来源:安顺学院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享性记忆  族群互动  变量因素  屯堡人  历史学 
描述:贵州屯堡人是起源于军事移民的汉族群体,他们在漫长历史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复杂多变的族群互动现象一直是民族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近几年来多集中表现为居住格局、语言学习、民族通婚等社会交往内容的族群互动研究,探讨其对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对此,一改社会学视角,基于历史视域提取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演变过程
基于屯堡文化发展实证为例的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戴莉  来源: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展阻碍  民族旅游业  民族文化  屯堡文化 
描述: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屯堡文化的开发是贵州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元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风光,然而,也正遭遇着不可避免的发展瓶颈——民族地区的文化正逐渐被同化、商业化着,民族旅游模式单一,不成体系,未能充分的利用和开发。解决这一切问题的
民族的特殊族群
作者:朱伟华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民族  族群  少数民族  移民  中央政府  文化现象  屯堡人  明王朝 
描述:屯堡人的形成是一种特殊的汉民族地域文化现象,源于明初中央政府对西南的用兵和其后的大规模移民,即所谓的明王朝“调北征(填)南”。这批兵士或移民的后裔形成既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
贵州民族服饰
作者:彭香忠  来源: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服饰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描述:本书选择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苗族服饰,一部分侗族、水族、布依族、彝族、瑶族、屯堡人服饰进行介绍。
贵州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研究
作者:刘亚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屯堡人与少数民族  民族关系 
描述:本文是系统研究贵州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一篇论文,应用历时性和共时性综合研究的方法,既论述历史民族关系,又论述了当前民族关系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全文共七章。第一章从宏观
影响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的因素分析
作者:蒋桂东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族际通婚  屯堡人 
描述:族际通婚是最能直接反映两个民族之间交往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历史上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紧张,屯堡人基本上是族群内婚。从1980年开始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开始出现联姻的现象并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但通婚总量并不高。本文通过分析社区、族群特征及个人特征对族际通婚的影响,认为现代化进程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
地戏的历史源流
作者:阿土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假面  保存  史料记载  嘉靖  内聚力  安顺  徽州  江南农村  屯堡人  历史源流 
描述:地戏见诸于史料记载,最早应是明嘉靖年间的《徽州府志》记歙州一带迎汪公时"设俳优、狄、胡舞、假面之戏"。这里的"假面之戏"与安顺一带农村抬汪公时地戏队参与活动应是一脉相承。地戏的产生与延续离不开屯堡人。屯堡人保存了地戏,而地戏又增强了屯堡人的依托感和内聚力。屯堡人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