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一道数学题的教学反思
作者:郭玉荣  来源:万全县小屯堡学区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乘法算式  学生  自主学习  活动内容  数学题  加法算式  数学活动课  教学反思 
描述:
文化自觉与屯堡文化研究
作者:李建军  来源:安顺学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  民族文化  屯堡文化 
描述:文化自觉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对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文化认知是文化保护的前提,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根本。对黔中屯堡文化的研究可看做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的自我意识,研究者的文化自觉既包括对屯堡文化历史发展过程尽可能真实和准确的认识和评价,也包括对其未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精神
作者:余邓  来源:信宜市朱砂中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教育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解放思想,
文化迁徙与变迁视野中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以贵州屯堡为例
作者:王海宁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变迁  传统聚落  聚落形态  贵州屯堡  移民  演化机制 
描述:贵州屯堡源于明初政府调北征南、控守西南的军事策略,大量汉族移民从江 南、中原等地区迁入黔中建屯立堡,实行戍边屯垦。在其发展过程中虽受到自然 社会环境、特殊的聚落功能性质、不同类型的移民等各方面因素作用以及多个文 化圈的共同影响,但仍然保留着最初的很多文化传统,成为一个特征鲜明的“族 群岛”,是研究聚
贵州安顺屯堡聚落防御性分析
作者:魏皎 汪永平 王盈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屯堡建筑  安顺  屯堡聚落  防御 
描述:贵州安顺屯堡聚落在特定的地域和时代产生。它的建造具有明显的防御保卫的特点,是冷兵器时代防御建筑的典例。因此,该文从聚落外部空间、聚落内部结构、建筑单体空间三个层次,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试图对屯堡聚落建筑的防御性经行分析归纳,研究在明代卫所制度影响下,防御聚落的特点。
“屯堡第一村”:九溪的聚落形态研究
作者:王海宁  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聚落演化  聚落形态  屯堡 
描述:以贵州屯堡中最富特色的聚落之一——九溪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的发展历程、形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解析。九溪的三个片区在产业、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社区交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又呈现出
强化练习力度 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洪雪贤  来源:福建龙海市海澄中心小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改革  自我发展能力  力度  练习  数学基础知识  创新精神  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 
描述:素质教育赋予小学教学的使命,就是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这一基本目标出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全体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一、发挥主体作用,创设一个主
“开放”数学课堂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裴丽  来源:河北省景县洚河流镇朱河中心小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探索材料  教学环境  开放型 
描述: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联系,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心理环境和教学环境。
乡村旅游承载社会资源的优势分析:以黔中天龙村(屯堡)为例
作者:陈斌  来源:贵州大学法学院2008级社会学  贵州贵阳  (550001)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产业优势  聚合空间  社会资源 
描述:与传统农业相比,乡村旅游有何优越性?乡村旅游对一个村庄甚或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本文从提供承接国家项目和资金的平台、提供"我"与"他"的聚合空间、提供阻止与传统社会断裂的契机三个方面对乡村旅游承载社会资源的优势进行分析.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汪菊花  来源:河北省涞水县赵各庄学区龙门乡爱心希望小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创新精神  培养 
描述:时代呼唤创新,时代需要教育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思维空间的前提;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享受成功的机会;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