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小学英语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闫书珍  来源:河北省邱县邱城镇中心校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创新精神  培养 
描述:作为时代教育的小学英语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常新能力为根本,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那么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呢?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利用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
创新教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崔元洙  来源:吉林省敦化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法创新  创新精神 
描述:创新思维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创新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高级思维形式,通过这种思维,人们可以在事物的现状和科学的现有成果基础上,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坚守着的村庄--记贵州天龙屯堡
作者:李国栋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如果说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原民居建筑的典范,安徽黄山下的古民居是集徽派建筑之大成,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群是中原文化与南方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话,那么,以贵州安顺为中心,周围分布的几百个屯堡石头村寨,则是大明朝屯军文化和明代江南移民文化特征结合的产物.……
最后的屯堡群落
作者:朱洲平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贵州省  群落  汉族人  安顺地区  少数民族 
描述: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居住着一群被当地土著少数民族称为“老汉人”、又被自清代以后迁来的汉族移民当成少数民族,而被称做“凤头曲”、“凤头髻”的群落。他们分布在以安顺为中心的周围各县,至今还保留着600年前明代初年江南汉族人的服饰、习俗,以石屋建村寨而聚居。
老汉族之乡——贵州屯堡
作者:张安蒙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苗寨  汉族群体  侗族  民族  贵州省  驿道  古村  安顺市  传统文化 
描述:湘、鄂、川、黔地区,相当集中地分布着侗寨和苗寨,在高低起伏,四环曲折的山脉之间点缀着鼓楼,已成为侗族传统文化和民族象征的标志,也是贵州古村寨给我们的大体印象。但是在距贵州省安顺市东20公里的黔滇古驿道上,仍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
明代滇黔外来移民特点及影响探究
作者:古永继  来源: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他留人  明代  滇黔移民  屯堡人  民族关系 
描述:明代滇黔外来移民是导致两地社会剧变的关键因素,而比较研究两地的移民特点及其影响尚为目前学术界的盲区。本文从分析滇黔移民入迁的不同目的及任务入手,探讨由此产生的两地移民种类与分布差异、滇黔民族关系变化中的他留人和屯堡人现象等相关问题。
民间音乐的阐释:小曲大义:以屯堡小调《大闹元宵》的研究为例
作者:陈忠松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  分节歌  民间音乐  人类学研究  三段体  闹元宵  贵州安顺  神童诗  《礼》  文人学者 
描述:传统的(或称经典的)人类学研究模式通常是以一个范围不大的田野点为例,用以小见大、以点论面的逻辑阐述观点,总结出规律。简言之,就是"就什么谈点什么"。本文也东施效颦,只取流传于贵州安顺一个鲜为人知的屯
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张旭 王惠丽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青背九年制学校 132513)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
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郭建霞  来源:甘肃省酒泉市新苑学校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算理  课堂气氛  自主学习  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能力  古诗文  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  激趣  学习方式 
描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亮点之一,就是在使课程走向综合化的同时,大力提倡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不断提高
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傅强 邓丽  来源:重庆市渝北区统景中心小学;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园区实验小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阅读  创新精神 
描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文章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